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肺癌的流行病學及診斷(上)

16 Jan 2017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認識呼吸系統系列之六

林志良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肺癌作為頭號癌症殺手,雖然每年的確診新症數目下降至第二(第一是結腸癌),但其對本港市民的威脅並沒有減少。據醫院管理局統計,每年均有逾4,000宗肺癌新症。早期肺癌可能全無徵狀,確診時多數已是晚期及難以治療的。

吸煙仍是誘發肺癌的最主要危險因素。在香港,與世界其他地方一樣,男性吸煙者患肺癌的比率比女性非吸煙者高;然而,在香港以及南中國及台灣,女性非吸煙者患有肺癌的比率卻較世界其他地區的為高。

患有不同類型和階段的肺癌患者可表現出不同的症狀,如早期的全無徵狀到晚期肺癌的各種嚴重症狀。常見症狀包括咳嗽、呼吸短促、胸痛和咳血。有時症狀會因肺癌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如腦部時而發作。

針對肺癌的診斷,最先要找出的是肺癌類型及發展階段,故醫生會為患者進行相關檢查以得出結果。首先進行的檢查多數是胸部X光檢查,以了解肺腫塊的數量及會否有胸腔積液;而患者的痰可用於細胞學檢查;之後會進行CT掃描或更全面的正子電腦斷層掃描(PET-CT),基於這些掃描結果顯示的癌症位置,醫生可找出最佳採集癌細胞的位置,用於診斷及判斷類型。這些可透過支氣管鏡檢查、在掃描影像引導下進行的經皮穿刺或胸膜穿刺來完成。

<刊載於《am730》,2017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