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的方向和前景

06 Mar 2017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認識呼吸系統系列之十二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內科學系
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及系主任葉秀文教授
副教授麥翠和博士

呼吸系統疾病主要在氣管、支氣管及肺部發生,輕微症狀包括咳嗽不停、胸痛、呼吸受影響等,嚴重者則會出現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由於空氣污染、吸煙、衰老等因素影響,使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癌,以及肺部纖維化等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增無減。目前大多數肺部疾病尚未有根治的方法。

要進行有效的治療,需了解病理進程。透過基礎及轉化研究的資料引導,可進而研發有效的藥物。針對特定哮喘病人的新藥療法已在臨床試用階段;亦有非藥物治療的支氣管熱整型術在醞釀之中。中國肺癌患者中具有適合標靶治療的特異性基因的比率相對較高,而免疫療法又為腫瘤的治療提供了另一發展方向,新療法的發現可大大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機率。

我們的研究團隊以香煙刺激肺氣腫動物模型,發現綠茶中所含的豐富抗氧化劑「兒茶素」可明顯減慢肺組織受損的情況。臨床研究顯示,長期使用高劑量抗氧化劑可提高肺功能,但效果不如直接使用舒張氣管的藥物。我們仍需更多臨床數據才能確定抗氧化劑的治療定位。

幹細胞治療在近年甚受關注。有研究顯示,於不同呼吸疾病的動物模型中,幹細胞能替換受損的肺組織細胞,為根治呼吸系統疾病帶來了新希望。

成功發現新療法有賴大量的基礎、轉化及臨床研究。而昂貴的新療法,為患者帶來喜訊的同時亦為全球醫療保健帶來巨大挑戰。

<刊載於《am730》,2017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