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外遊熱帶地區前做足預防瘧疾措施

2022年09月26日

黃世賢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
微生物學系臨床實務副教授

過去兩年多,本港市民都鮮有機會出國外遊。但最近多國都放寬旅遊限制,相信國際旅遊人次會逐步上升。大多數人在旅行期間會帶備一些「平安藥」以應付常見不適;然而,預防瘧疾可能是被大眾忽略的一環。

全球每年有超過二億宗瘧疾個案,引致超過60萬人死亡。瘧疾主要流行於熱帶地區,如非洲撒哈拉以南、印度次大陸、東南亞和南美國家。過去20年,香港每年約有 20 至 40 宗病例,幾乎全都是輸入個案,大多見於前往瘧疾流行國家的本地居民。

瘧疾是由一種叫瘧原蟲的原生動物引起,一般通過雌性瘧蚊叮咬傳播予人。引起人類瘧疾的瘧原蟲主要有四種:間日、卵形、三日、和惡性瘧原蟲,其中以惡性瘧原蟲引發的瘧疾致死率最高。瘧疾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熱,可伴有發冷、冷顫、頭痛、腹瀉;而典型的周期性發熱並不常見。

前往瘧疾流行地區的旅行人士應該至少在出發前一個月進行醫療諮詢與評估。除了一般的醫學評估、疫苗接種之外,醫生會根據旅遊目的地和風險,決定是否使用預防性質的抗瘧疾藥。藥物以外,同樣重要的是預防被瘧蚊叮咬,例如使用蚊帳、穿著淺色的長袖上衣和長褲,及正確使用驅蚊劑。有效的驅蚊劑包括含有適當濃度的避蚊胺 (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和伊默寧(IR3535)的產品。只要做妥預防措施,就可減低外遊時感染瘧疾的機會,玩得盡興又放心。

<刊載於《am730》,2022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