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威脅

2024年06月29日

朱軒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
教授

 
新冠疫情(COVID-19)自2019年底爆發以來,已經在全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世界衞生組織在2023年5月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但這並不代表新冠疫情已經結束。事實上,近期出現的新冠Omicron變異病毒株,為全球新冠防治工作持續增添新的挑戰。

首先,新冠病毒變異株有機會減低疫苗的有效性。在Omicron首次爆發時,科學界已經發現當時的疫苗對於此變異株的保護力大大降低。隨著新冠病毒的持續演化,近期Omicron的抗原性跟以往的病毒株有更大區別,代表初代疫苗及過往的感染對現在變異株的保護持續下降。

其次,近期數據顯示如JN.1等Omicron變異株在鼻上皮細胞裡病毒複製能力有上升趨勢,有可能與病毒的傳播速度加快有關。這意味著不僅以往沒有被感染過的人會很容易感染這些新發的變異株,同時基於免疫逃逸的原理,以往接種過疫苗或者感染過的人也可能再次感染這些新變異株。

最後,雖然這些Omicron變異株的致病性比原始毒株有所減低,但它們在長者及長期病患的人群中依然可以引發嚴重病徵,不宜掉以輕心。

因此,控制變異株的傳播對於保護全民健康至關重要,同時亦需要加強監測和繼續做好疫苗研發工作。幸好現在新一代由XBB抗原製成的新冠疫苗已可供市民使用,高風險人士宜考慮接種此新疫苗,以得到更全面的保護
 
<刊載於《東方日報》,2024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