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紅眼症可大可小?——虹膜炎的診斷和治療

2024年05月13日

林倬琳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眼科學系臨床講師

 
紅眼症十分常見,成因可包括感染、發炎、創傷、灼傷、葡萄膜炎及急性青光眼等。其中常被稱為「虹膜炎」的急性前段葡萄膜炎(acute anterior uveitis)是葡萄膜炎中最常見的一種,常見症狀為眼睛發紅和流眼水。虹膜炎偶爾會因症狀相似而被誤當結膜炎(conjunctivitis),錯誤的診治可導致眼睛長期疼痛,甚至視力永久受損。若病人發現除眼睛發紅外,還有持續眼痛、頭痛、視力減退、畏光等症狀,便應及早到眼科診所求醫。
 
虹膜炎通常只影響一隻眼睛,眼紅的部分多靠近眼珠,間或因牽連到深層血管而呈紫色。瞳孔也可能比平常縮小或呈不規則形狀。嚴重的話,瞳孔以下甚至會出現白色沉澱物,眼珠更可混濁得看不清瞳孔。
 
常見的虹膜炎成因包括感染(如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其他器官的炎症(如紅斑狼瘡、白內障過度成熟)和腫瘤(例如淋巴癌)。如病人眼睛經常發炎,本身亦患有關節炎、紅斑狼瘡等風濕病,或眼睛近期受過創傷(包括手術等),就應注意是否有虹膜炎的徵狀。如有懷疑,應諮詢眼科醫生作及時診斷、判斷發炎範圍(如有否延伸至中段或後段葡萄膜)以及檢查相關併發症(如黃斑水腫等)。
 
當醫生找到虹膜炎的起因,便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然而部分病人在經過詳盡檢查後,病因仍然不明,醫生便會處方類固醇眼藥水,療程期間病人必須定期覆診,以確保眼壓正常。在療程早期,醫生或會同時處方放大瞳孔的藥物,其主要副作用為近距離視力模糊,病人毋須過分擔心。但若眼睛疼痛突然加劇和紅腫,則必須提早覆診。
 
總括而言,不同的眼科病均可導致紅眼症,但病因和治療方法卻大相逕庭。病人應細心留意病歷和觀察眼睛,如有合理懷疑,要盡快諮詢眼科醫生。
 
<刊載於《am730》,2024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