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本港頭號殺手之一——冠心病的成因、治療及研究

2024年09月02日

姚啟恒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

 
冠狀動脈是位於心臟、形狀如王冠的血管,負責輸送血液為心臟提供氧氣和養分。這血管一旦因脂肪積聚而收窄或硬化,或因血管組織老化而變硬及增生,就會導致阻塞,減少血液輸送,令心臟缺氧。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簡稱冠心病)患者會因此出現心絞痛、氣促、暈倒等病徵,嚴重者更會致命。

心臟病是本港主要疾病殺手之一,冠心病則是心臟病患者死亡的主因。長期精神緊張、攝取高脂食物、缺乏運動,睡眠不足和吸煙,都會引致冠心病。高血壓、高膽固醇,以及家族有冠心病病史,亦會增加患病風險。此外,由於女性荷爾蒙對心臟及血管有保護作用,冠心病一般對男性影響較大,但更年期的女性雌性荷爾蒙水平下降,其患病風險就與男士相若。

治療嚴重冠心病最常採用的是俗稱「通波仔」的手術,醫生會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的位置及收窄程度以決定是否需要植入金屬支架。筆者與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團隊早前為本港公立醫院一千多名患者進行研究,發現新的評估技術「caFFR」(coronary angiography-FFR)以電腦運算模型,根據血管影像直接估算冠狀動脈狹窄對供血的影響,其高準確度與傳統評估技術無異,但能免卻傳統技術在患者體內植入導絲和注射藥物的不適和風險,過程更安全和方便,亦較易於香港普及。

但即使手術成功也非一勞永逸,患者仍需用藥穩定病情。近年不同的生物製劑相繼面世,其中有較傳統的他汀類藥物更有效降低壞膽固醇水平,副作用較低的新藥,適合高危、對他汀類藥物不耐受的患者,惟不論新舊藥物都須終身服用。所以,若想遠離冠心病的威脅,就須謹記保持均衡飲食、戒煙、放鬆心情,進行適量運動以及定期接受身體檢查。
 
<刊載於《am730》,2024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