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 — 香港醫學論壇二十周年系列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腸胃及肝臟科 — 三十五年的乙肝演繹

07 Mar 2015

醫健寶庫系列

肝病一直是華人的主要死因。1925年,孫中山先生罹患肝癌去世,時年58歲。1970年代末,港大腸胃及肝臟科率先認為慢性乙型肝炎是華人肝病的最重要病因,約佔9成。

及至1980年代,在α干擾素的系列研究後,港大腸胃及肝臟科率先研究新型核苷類似物對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在5種已許可的核苷類似物中,港大腸胃及肝臟科主要研究了3種,同時主張核苷類似物應該用於長期治療,甚至終生治療的概念。核苷類似物的長期治療目前已經被認為對肝組織的病理學有所改善,包括肝硬化的逆轉和降低肝癌發病率。

另外,部門一直致力於研究華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各項領域,包括分子病毒學,自然史以及肝癌的發生。最近,部門與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合作,研究隱匿性乙型肝炎的發生率與意義。亦曾經與國內市政衞生局合作,與頂尖的科研人員研究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生的關係。

除研究以外,部門在推動乙型肝炎疫苗上亦不遺餘力,是乙型肝炎預防兒童乙肝感染的早期研究者。自1988年開始,所有香港新生兒已經普遍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有關香港醫學論壇更多資料,可瀏覽網址: http://www.medic.hku.hk/hkmf.htm

<刊載於《東方日報》,2015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