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飲食、胃酸、幽門螺旋菌
辨識敵友預防胃癌

17 Nov 2018

梁偉強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內科學系臨床教授

胃癌病發率在全球各地都有下降趨勢,可是在香港它仍位居十大常見癌症之列。胃癌的成因與胃酸分泌、幽門螺旋菌、飲食習慣、家族遺傳及長期吸煙等有密切關係。

胃酸既是胃病的朋友,也是敵人。胃酸分泌過多可引致十二指腸潰瘍,過少則會導致胃黏膜萎縮、加速其他細菌增生,增加致癌機會,只有分泌適量才能確保胃與腸道的健康。

幽門螺旋菌是胃癌的主要成因。幽門螺旋菌可引致胃發炎、胃酸分泌減少,長期炎症亦可誘發基因病變而致癌;但是幽門螺旋菌有壓抑胃酸分泌的功能,反而可以減緩胃酸倒流的情況。

胃癌又跟發炎位置有關,如果是整個胃發炎,胃酸的分泌則會減少。許多胃癌病人都會有胃酸不足的問題。而如果只是胃竇發炎,胃酸分泌反而會增加,患上十二指腸潰瘍的機會也會提高。

高鹽分及醃製食物會增加胃癌的風險,全球胃癌病發率最高的地區是東亞,如日本、韓國及中國;香港屬於中風險地區。第一期胃癌的痊癒率高達九成,但是香港沒有相關的普查計劃,加上初期病徵不明顯,較少人能及早發現。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士,患癌機會比一般人高兩倍以上,建議40歲後定期去做胃鏡檢查。此外,感染幽門螺旋菌的患者需盡早接受治療,服用抗生素殺掉細菌,以減低患上胃癌的風險。

<刊載於《東方日報》,2018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