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抗生素與腸道益生菌能否互助共存?

16 Jul 2018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與健康系列之二

胡偉康博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

腸道益生菌與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不過,我們在抗病時使用的抗生素,是會影響腸道益生菌的生長的。病人服用抗生素,有時候會出現輕微腹瀉,部份原因是腸道益生菌被殺死,腸道功能便會受到不良影響。

濫用抗生素不但令病菌產生抗藥性,導致超級細菌出現;腸道益生菌也會因為抗藥性而出現生態失衡。有研究發現,孕婦在妊娠的中、後期,或嬰兒在兩歲前多次服用抗生素,會增加嬰幼兒階段過重或肥胖的風險。另外,嬰兒在一歲內每接受一個抗生素療程,患濕疹的風險會遞增約7%。這些抗生素對人體的影響,都與腸道益生菌的變化有關。

然而, 我們不可以一概而論地說,抗生素有助人體對抗細菌感染,但是長遠來說卻會影響腸道益生菌的生態,從而導致慢性疾病。基於對益生菌影響的原理,抗生素亦可以用作治療非傳染性疾病,如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因此,藥劑師用藥時要謹慎以平衡風險和益處。基於抗生素的本質,用藥時會不可避免地殃及池魚,壞菌益菌都會被殺死,所以我們強調的是不要濫用抗生素。同樣道理,保持環境清潔是需要,但不需要過分使用殺菌劑;非必要而長期使用殺菌劑,只會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無益。

<刊載於《am730》,2018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