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了解焦慮症 及早治療易康復

15 Apr 2019

香港大學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系列之三

林大邦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

焦慮症屬於一種精神健康的問題,特徵是過度焦慮及擔憂,若病情持續可導致嚴重精神困擾及功能障礙。患者一般會出現下列症狀:感到緊張、不能遏止擔憂、無法放鬆及靜止、老是擔心可怕的事情會發生;身體反應方面,或會感到心悸、顫抖、口乾或因緊張不安引起的痛症。相關症狀包括驚恐發作、無法專注或入睡,並對某些特定情況產生恐懼從而迴避。患者也有可能同時出現抑鬱症狀。

香港人生活緊張壓力大,焦慮症是常見的精神健康問題。女性患者的數目比男性高出一倍,發病年齡一般在25歲之前。部份患者的症狀或跟器官功能障礙如甲狀腺問題相似。如市民受上述症狀困擾,建議先向家庭醫生求診,確定病況非因器官功能疾病引起。若患者同意,家人或照顧者更應參與共同決定治療及照顧方案。

非藥物治療例如心理輔導、呼吸及放鬆練習,均有助改善病情。藥物治療方面,處方血清素調節劑 (SSRI) 有助減輕患者的焦慮,但通常避免使用鎮靜劑類的藥物。治療目的主要是提升患者的生活功能及質素、確保其獲得足夠照顧及支援、降低患上其他嚴重精神疾病的風險、完全緩解症狀、減低復發的可能性,並結合心理及藥物治療,發展階梯式的治療模式。

雖然許多患者的焦慮症只屬輕度,仍然建議他們及早求診及治療。因為諱疾忌醫,症狀或會一直惡化以至影響日常生活功能,並需要更長期及更強效的治療,才能康復。

<刊載於《am730》,2019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