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骨頭關節受感染 可致嚴重後遺症

26 Aug 2019

蘇諾華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名譽講師

當骨骼或關節出現紅、腫、熱、痛,有時伴隨全身乏、發高燒等症狀,就應立即求醫。因為,你可能患上骨髓炎或細菌性關節炎。骨髓炎是一種難纏的疾病,有時需要數個月或更長的時間治療。如果處理失當,或會進一步造成膿瘍而破壞骨頭,引致肢體殘障甚至帶來生命危險。

骨髓炎可分急性及慢性,顧名思義急性的病發期比較短,慢性的病發期比較長。雖然表徵同樣可以是紅腫熱痛,但慢性的症狀有時並不明顯。另一方面,當急性骨髓炎演變成慢性之後,患者可能會在皮膚表面長期有不能癒合的傷口,這是因為骨骼裡含膿或者有壞死的骨頭,持續流膿而形成慢性的傷口。

骨髓炎的成因,主要是致病菌透過血液循環或開放性傷口進入骨骼,如意外創傷、針灸治療的工具受污染、身體局部位置的軟組織受細菌感染後,再傳入骨骼組織等。糖尿病及腎病患者或任何免疫系統有問題的人都屬於高危族群。細菌性關節炎的成因亦基本上類同;特別的地方是在兒童的骨髓炎,骨髓的細菌感染有時會轉移到關節,成為細菌性關節炎。

對於非長期病患的成人來說,最常見的致病菌是金黃葡萄球菌,而較常影響小童及嬰兒的為乙型鏈球菌。醫生一般會透過臨床表徵診斷、血液樣本化驗、磁力共振等檢查後始決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如感染部位在關節,可以直接用針抽取組織化驗。

症狀較輕的可服用抗生素殺菌,一般需4至6星期才可控制細菌,而注射比口服的效果更佳。如果骨髓炎已發展至形成深層的膿瘡,就要做手術放膿,並把壞死的骨頭移走。有別於骨髓炎,細菌性關節炎因為細菌能在關節釋放酵素,只數小時就能破壞軟骨,後果嚴重,因此要緊急做手術治療,不能單靠抗生素。

<刊載於《am730》,2019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