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回應身體訊號 告別便秘之苦

20 May 2019

香港大學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系列之六

林露娟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系主任

排便是人體的自然生理機能,大多數人每一至兩天排便一次。當糞便在大腸累積至一定程度,會令腸道有壓力及加快蠕動,並向大腦傳遞信息需要排便。不過,有時候我們雖然有便意,但是時間地點不適當的話,大腦便會傳遞信息抑制腸道蠕動,直至一個我們方便的時間。可是,多次重複的抑制或會擾亂正常的腸道蠕動功能,導致便秘。

便秘的定義是排便困難,而非排便次數的多少。雖然許多便秘人士每周排便次數少於三次,但並非所有不常排便的人都有便秘。便秘的症狀通常會包括糞便太硬、排便費力困難、排便不清及肛門直腸內有阻塞感等。便秘最普遍的原因是功能性便秘,那往往是由於是進食纖維不足及排便習慣欠佳所致。此外,服用藥物如感冒藥或會引起便秘,而便秘的最嚴重原因是結直腸癌。

要有效預防及治療功能性便秘,日常應該進食充足的非水溶性及水溶性纖維。含豐富非水溶性纖維的食物包括全麥麵包、穀類、果仁、種籽、杏桃、乾梅及蔬菜等;而含豐富的水溶性纖維食物則有蘋果、紅蘿蔔、柑橘類水果、燕麥等;豆類則兩者兼有。不過,想有正常的排便,最重要始終是回應身體的訊號,有便意就要上廁所。

我們不建議使用瀉藥去紓緩便秘,因為瀉藥可引致腹痛、腹瀉及身體電解質失衡等副作用,長期使用更會造成藥物依賴,身體會產生耐藥性。如果排便的習慣突然改變,便秘日益嚴重、出現血便、體重減輕或貧血等腸癌的警號,便應盡快求診作進一步檢驗。

<刊載於《am730》,2019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