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早產嬰兒視網膜病變

18 Feb 2019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眼科系列之七

駱映晴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眼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早產嬰兒視網膜病變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是一種早產嬰兒特有的視網膜血管異常增生的病變情況;愈早產、出生體重愈輕,或是孿胎或多胎嬰兒的風險愈高。在香港,這種病變一般很少會發生在32周後出生的嬰兒。隨著醫學科技進步,愈來愈多的超低體重及超早產嬰兒得以存活下來;許多時候,這些嬰兒在出生時,視網膜血管尚未能生長至視網膜邊緣,因此,未有血管供血的位置會有機會出現缺氧的情況,引發早產嬰兒視網膜病變。

早產嬰兒視網膜病變可根據嚴重程度分為五期,輕微的會出現血管增生、纖維膜增生等情況,嚴重階段即第四至五期,視網膜甚至會脫落,對視力造成永久損害。由於早產嬰兒的心肺功能很多時候尚未發育成熟,而需呼吸機輔助,長期接受高濃度的氧氣治療,亦有機會使早產嬰兒視網膜病變進一步惡化。

及早確診和治療早產嬰兒視網膜病變,可有效大大減低嚴重病症的情況。為了及時確診,早於32周出生或體重少於1,500克的早產兒必須接受眼底篩查;若發現異常,醫生會嚴密跟進。現時的主要治療方案為激光治療,而最新的研究亦支持在眼球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此療法對部分個案有良好效果。治療後的嬰兒大多仍能保存相當的中央視力。

<刊載於《am730》,2019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