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家庭醫學系列 - 社交媒體與性教育

31 Dec 2016

醫健寶庫系列

黃志威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臨床副教授
辛蔚嫺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碩士研究生

不少機構都針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因為很多性觀念及習慣都是在青少年時期建立,性教育可以幫助他們在將來建立安全性行為的習慣,例如正確使用安全套或定期做性病測試等。這些機構通常會到學校或社區中心舉辦講座及工作坊,近年卻多了團體在網上及社交媒體上推行性教育工作。

在社交媒體上進行性教育有不少優勢。第一,大部分年輕人都是社交媒體的活躍用戶,網絡讓機構同一時間向大量用戶進行性教育。第二,網上性教育可隨時隨地進行,年輕人可以於空閒時吸收資訊。最重要的一點是網上性教育避免了面對面的尷尬,青少年在網上或會更勇於發問、主動尋求知識及幫助。

近年外國有學者發現在社交媒體上進行性教育對邊緣群組尤其有效,例如同性戀者及少數族裔。他們往往在其他途徑很難接觸到性教育,或害怕接受面對面服務時暴露身份,而社交媒體讓相同興趣及背景的人士更易建立聯繫,增加朋輩支援。港大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亦剛開展了一項在社交媒體上進行性教育的研究,招募了近二百位本地大學生參加。初步分析發現學生參與六星期社交媒體上的性教育後,使用安全套的態度及其行為技巧都有顯著進步,為本地性教育發展提供更多科學化的數據。

性教育在香港一直都為人所詬病,如今社交媒體提供了免費且接觸層面廣的平台,希望不同機構能善用,讓重要及可靠的性知識得以傳播,引發更多有建設性的討論。

<刊載於《東方日報》,2016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