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飯後「唔落格」 可能是消化不良?

27 Sep 2014

醫健寶庫系列

王振宇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
香港大學健康展覽籌備委員會

消化不良是現代都市人常見的毛病,患者於餐後會胃部飽脹不適,有「頂住」之感、只吞下小量的食物或只喝水便會有飽滯感、作悶作嘔、甚至胃酸倒流的癥狀。
這些癥狀多於進食後和晚上出現,病情輕微者通常能在一兩天內自行康復,但亦有人會定期復發、長期不適。

在正常情況,當人進食時,胃部先透過放鬆肌肉來擴大胃部容量,增加容納食物的空間,其後再慢慢收縮,把消化了的食物推入十二指腸及小腸。但若果胃部在進食時擴大不足,即使患者進食不多,亦會有「飽腹」的感覺;相反,若果胃部肌肉持續處於擴大的狀態,即使患者沒有進食,亦常感胃脹,即俗語所說的「唔落格」。

導致消化不良的成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心理因素,如壓力和精神緊張等;亦有可能是由於飲食習慣不良、缺乏運動或過量煙酒導致。在某些胃病的患者,如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癌患者等,亦可發現消化不良的癥狀。如市民消化不良的癥狀持續,應立即求醫。

<刊載於《東方日報》,2014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