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醫藥系列 - 痛定思痛──中醫治療痛症

24 Jun 2017

醫健寶庫系列

余嘉欣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醫藥學院中醫師

疼痛是人體最常發出、代表身體不適的訊號,也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病症表現之一,很多疾病都會出現疼痛的症狀。中醫常以氣血和經絡的概念,說明疼痛的原理和發生,主要涉及兩大範疇:「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

不榮不通痛不痛?

氣血是支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而經絡則是人體內用以運行氣血、聯繫臟腑肢體以至全身不同部位的重要通道。因此,當人體處於正常狀態下,氣血和經絡暢順運作。

假若外邪侵襲人體、跌打碰撞損傷、臟腑功能失調等,導致氣滯、血瘀、濕阻等情況出現,都會阻礙經絡,以致氣血運行不暢,造成「不通則痛」。若是體質羸弱、年老久病、長期勞損等,體內氣血不足,經絡空虛,筋脈失養,身體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和營養,亦會影響經絡氣血的流通,形成「不榮則痛」。「不通」和「不榮」的疼痛,既會互為因果,亦可同時並存,造成虛實夾雜、纏綿難癒的痛症。

中醫止痛亦治痛

中醫治療痛症,講求整體觀念、著重辨證論治。除了遏止局部疼痛的症狀,亦會因應疼痛的源頭進行相應的治療。在實際操作上,既可內服中藥,更可配合針刺、艾灸、拔罐、刮痧、骨傷推拿等外治手法,內外兼顧,標本兼治,從根本解決「不通」或「不榮」的狀況,既要止痛亦要治痛。

<刊載於《東方日報》,2017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