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冠狀動脈疾病

27 Jun 2016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認識心臟病系列之四

陳栢羲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冠狀動脈疾病又稱冠心病,是由於冠狀動脈被膽固醇或血凝塊阻塞引致心臟供血不足。在香港,冠心病的死亡人數佔心臟病總死亡人數約七成,近年更有年輕化的趨勢。

患者可能會有運動後或情緒激動下產生的心絞痛或呼吸困難等症狀;若不幸心臟病發,即急性心肌梗塞時,心絞痛的程度會加劇,而時間也會延長。冠心病常見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煙等,市民應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定期運動,預防患上冠心病。

高危人士及出現徵狀的人士應儘早向醫生求診並接受檢查,檢查包括血液檢驗、靜態及運動心電圖和冠脈電腦掃描等。治療方法可分為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及搭橋手術。冠心病患者需長期服用阿士匹靈及他汀類降膽固醇藥。若患者症狀明顯、心電圖異常或冠脈電腦掃描顯示血管有嚴重收窄,醫生會建議進行心導管及冠脈造影,若血管收窄程度達七成或以上,便需要接受冠脈介入治療,俗稱「通波仔」,植入的支架主要有三款,包括金屬支架、藥物塗層支架及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而小部分血管阻塞非常嚴重的患者,則需接受搭橋手術治療。

<刊載於《am730》,2016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