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電子顯微鏡在腎活檢上的應用

15 Apr 2013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列之十四

陳國華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病理學系高級講師(臨床)

由於腎臟疾病種類繁多,單靠臨床表徵或未能準確斷症,所以醫生有時需要借助腎活檢技術以明確腎病患者的情況。腎活檢在一般情況下是以針具穿刺皮膚,從患者腎臟抽取組織樣本,再送予病理化驗室檢驗。有別於其他器官和腫瘤的病理檢驗,腎活檢樣本除了被製成最常用的玻璃染色切片外,部份還會被分別製成免疫螢光分析和電子顯微鏡(簡稱電鏡)切片。病理專科醫生會詳細觀察這些切片,結合患者病情和病史,再作出綜合病理診斷,指導臨床醫生各種治療方案,並估計預後。

電鏡具高倍數影像放大能力,它的解像度較光學顯微鏡(即普通顯微鏡)高一千倍。腎臟構造特殊、病理變化複雜,必須借助電鏡才能診斷,故此電鏡是常規腎活檢不可或缺之專項工具。可惜,近年由於在免疫組織化學技術上的發展,電鏡在病理檢驗中的角色有所減退,加上電鏡佔用空間大、成本高和操作繁複,故此它只能被局限設置在極少數的大型醫院中。雖然某些病理化驗室沒有電鏡,但醫生仍可利用大醫院對外開放的電鏡診斷服務,造福病患。

(刊載於《am 730》, 2013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