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間質性肺病

05 Dec 2016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認識呼吸系統系列之三

譚子雋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內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間質性肺病是指發生在肺部間質(即肺泡與微絲血管之間的組織)的病變,主要症狀是因發炎形成瘢痕從而導致呼吸困難。間質性肺病成因有很多,如自體免疫性疾病、癌症、藥物引起,或吸入有害物質、輻射和某些肺部感染所誘發。最常見的徵狀是呼吸急促和乾咳;而其他相關徵狀如皮疹和關節疼痛則取決於原本發病的起因。

如懷疑患上間質性肺病,患者可進行檢查以確診及評估病情,包括血液檢查(如自體免疫標記)、胸部X光和高分辨率電腦掃描、心電圖(以評估心臟功能)和肺功能測試(以測量呼吸系統功能的好壞)。醫生會按上述檢查的結果再為患者進行其他檢查去評估病情進展,如進行支氣管鏡檢查和/或外科肺活檢 (Surgical lung biopsy)。

間質性肺病的治療取決於其發病成因。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補充氧氣、進行「肺康復計劃」,甚至注射皮質類固醇和免疫抑製劑。對於某些特發性間質性肺病,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患者,上述治療的療效不大;而最近在市場上出現的兩種新藥物,包括可抑制瘢痕形成的Pirfenidone及標靶治療藥物Nintedanib則有助減慢病情進展。而在最壞的情況下,患者可能需要考慮進行肺移植去治療間質性肺病。

<刊載於《am730》,2016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