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流產

12 Aug 2013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系列之四

潘定中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婦產科學系名譽副教授

每兩名孕婦懷孕,便有一個有機會流產。數字聽起來很嚇人,但在自然流產的個案當中,大部分皆因胎兒發育或基因構成出現問題,流產反可避免畸形兒出生。

流產會出現停經後陰道出血及腹痛等徵狀,有時婦女流產了亦不會察覺。以往醫生會通過超音波檢查,再憑胎囊及胎兒的大小去判斷胎兒是否須要流產,但由於早期胎兒發育的規律不一致,為免誤診,現時診斷流產的標準愈趨嚴謹。

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2011年發出指引,要求若以超聲波診斷流產,胎囊直徑不得小於2.5厘米或胚芽頂臀長不得小於7毫米。同時,所有個案均須以陰道超聲波作診斷,如有懷疑或孕婦提出要求,必須要隔周再檢查一次。2012年英國國家保健和護理卓越研究所更提出要隔周再檢查一次或找另一位醫療工作者再檢查才可作診斷。

以往醫學界的觀念是婦女一旦流產應該要盡快以吸宮手術將死胎取出,以免影響孕婦的健康。但這種觀念近年已經改變,除手術外亦可用藥物或觀察。前者是施藥令孕婦將有問題的胎兒排出,後者則先觀察,視乎孕婦能否自然將問題胎兒排出,再依個別情況作跟進治療。

(刊載於《am 730》, 2013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