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新生兒黃疸症

16 Sep 2013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系列之二

黃嘉賢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新生兒黃疸症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嬰兒出生後首幾天,眼白及皮膚都會泛起淡黃色,這是因為過量的膽紅素積聚於血液和皮膚而成。新生兒體內的血色素經過新陳代謝產生大量膽紅素,需由肝臟處理再經大小二便排出體外。他們的肝功能未成熟,膽紅素因而積聚體內。情況通常持續一至兩星期便會自然消散,對健康沒有影響。

不過,有些因素會令膽紅素增到極高水平,可能會損害神經系統,導致失聰及大腦麻痺,當中因素包括母嬰血型不吻合、感染、蠶豆症和嚴重脫水等。嚴重的黃疸併發症是可避免的,醫生確診嬰兒患上黃疸後會使用光療法,即以醫療規格藍光燈照射嬰兒的皮膚,通常一兩天即見效,十分安全。

有一小部分新生兒因先天性肝或膽管問題,不能排泄膽紅素,使之「倒流」體內引起黃疸,這些嬰兒的大便因缺膽汁而變得蒼白,小便則呈深褐色。若遇此類症狀,要及早求醫。餵哺母乳的嬰兒出生後首兩、三天,因進食份量較少亦會容易出現黃疸,家長毋須過分擔心,只要堅持餵哺下去,需要時尋求醫護指引,問題便可解決。

(刊載於《am 730》, 2013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