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肺癌治療的機遇與挑戰

11 Mar 2013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列之十

王碧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病理學系副教授

陳太被診斷患有晚期肺癌時已懷孕23周,38歲的她沒有子女,故此次懷孕對她尤為珍貴。這突如其來的噩耗使她產生許多憂慮:她還可以繼續懷孕嗎?她可否活著見到寶寶快高長大?這個真實故事反映現代肺癌治療的機遇與挑戰。

肺癌分為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前者常見於吸煙者,一般通過化療進行治療;後者包括腺癌、鱗狀癌和大細胞癌,早期可通過手術切除,晚期則必須利用藥物治療。抗肺癌藥物包括傳統化療和標靶治療:相比傳統化療,標靶治療的副作用較輕;針對具有標靶致癌基因突變的腫瘤,例如EGFR突變或ALK融合基因,療效明顯較化療好,能達七成的反應率和10-14個月的無惡化生存期。可惜無論那種療法,晚期肺癌仍有較高死亡率,五年存活率只有約5%。

陳太的腫瘤經基因檢測顯示沒有致癌基因突變,故標靶治療不適用,反而使用傳統化療具有較好療效。許多化療藥物在動物研究中顯示具有胚胎毒性或致畸形作用,因此在妊娠期間不建議使用;然而亦有研究指出在少數肺癌孕婦的病例中,即使接受抗癌藥物後仍可生育健康嬰兒。經過與家人的慎重考慮後,陳太決定接受傳統化療並結束妊娠。

(刊載於《am 730》, 2013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