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個人化醫療—基因與藥物反應

12 Oct 2013

醫健寶庫系列

林珮珊博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講師

服用藥物是為了清除病毒,達至藥到病除,恢復健康體魄。可是,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體內的基因組合有異,故服用藥物後,效果會有差別,甚至出現不良反應。這些不良反應,後果可大可少,例如用來抗癲癇、治療三叉神經痛、躁鬱症的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藥物,雖然大部分人服用後沒有強烈的異常反應,只會出現輕微副作用,如口乾、頭痛、暈眩等,惟部分人因基因組合不同,服用後引發史帝芬強生症候群 (Stevens-Johnson syndrome),這是非常嚴重的皮膚過敏症,皮膚表皮會起水疱、脫落、刺痛的紅疹,短時間內會擴散全身,影響呼吸,而且由於此症令黏膜受損,因此患者有可能出現眼結膜角膜潰爛、下陰部、尿道黏膜潰爛的情況,嚴重可導致死亡。

另外,一些治療癌症的藥物,在帶有某類基因的人身上,會有更佳的治療效果,反之,對某些人可以毫無作用。因此,個人化醫療是個不錯的治療方案,醫生在處方某類藥物前,會為病人先進行基因測試,對症下藥,提升醫療效果,減低不良反應,這個程序相當重要。

(刊載於《東方日報》, 2013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