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矮小症

07 Oct 2013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系列之五

潘永潔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矮是一個病嗎?若孩子的身高相對於同種族丶年齡及性別的健康孩子,高度低於中位數的兩個標準差(最矮的3%)便被診斷為矮小。身材矮小並不代表健康一定出現問題,但若矮小對心理構成負擔、影響健康,則宜找出病因再按情況考慮接受治療。

人最佳的生長時間是嬰兒期,由出生到1歲可以增高逾25厘米,之後會逐步遞減,從5歲起至發育前每年約增高5厘米,若孩子按着生長曲線圖增高便毋須過慮,但若生長速度突然下跌便要及早處理。

矮小症成因可分為病理性及非病理性,前者包括內分泌疾病如生長激素缺乏症、慢性腎衰竭、染色體異常疾病如特納氏綜合症,遺傳疾病如普拉德威利綜合症和SHOX基因突變等,以上的病人可通過注射生長激素治療。至於非病理性原因包括家族性身材矮小、發育遲緩及特發性矮小症等,一般毋須治療。

生長激素治療須連續數年每天注射,不但費用高昂,而且可能會有副作用如血糖不耐症丶良性顱內高壓症,還可能會患上股骨頭骨骺滑脫症,或須動手術處理 。接受治療前應與醫生討論及考慮清楚。

(刊載於《am 730》, 2013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