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揭開幹細胞的神秘面紗 - 從複製羊多莉到臍帶血庫

03 Mar 2013

醫健寶庫系列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及系主任
陳志峰教授

幹細胞研究日漸發達,惟不少人對於這門科學存有誤解。科學家於1997年成功從羊身上抽取卵子,取走核仁染色體,再將成體細胞與卵子結合,經過電極催化,令細胞聚合,再放回母羊體內培育,繼而複製出「多莉」。這次動物複製的成功,令人擔憂,假如此技術用於人類身上,便有可能被壞分子利用,複製出另一個壞分子,令社會治安大亂。

其實,這個過程只能複製基因,並未能複製表觀基因遺傳現象,不能確保複製出來的基因能正常表達出來。因此,複製動物會有一定缺陷,如胎盤增大、痴肥、較易患上肝炎、肝癌,免役力低以及早逝等。再者,於社會學的層面上,「自我」並非身體一部分,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透過與人接觸形成,所以能複製只是生理,性格上並不存在複製。

事實上,主要涉及幹細胞的倫理爭議來自複製細胞和胚胎幹細胞,成體幹細胞如臍帶血並不存在這個問題。不少父母會為子女儲存臍帶血,相信當中的成體幹細胞,可分化成所有的組織細胞,作再生醫學用途,假如日後子女患上血癌,亦能利用這些幹細胞去救活自己。其實臍帶血作為幹細胞資源有一定局限性,首先其分化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它不是自用,便需與接受者的人類白細胞抗原組織類型吻合,而它也不適用於體重超過55公斤以上人士,而且植活率較差及會出現較高的白血病復發率。另外,假如本身有遺傳疾病,臍帶血當中的基因已是不正常。因此,儲存臍帶血用於救活自己,其實存在疑問,但使用臍帶血挽救他人的生命,是值得的。

(刊載於《東方日報》, 2013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