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心臟瓣膜病

18 Jul 2016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認識心臟病系列之七

姚啟恆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心臟瓣膜病是指由於炎症、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壞死、創傷等原因引起的單個或多個瓣膜結構(包括瓣葉、瓣環等)功能或結構異常所導致的瓣膜狹窄和/或關閉不全。心室和主-肺動脈根部嚴重擴張亦可導致相應的房室瓣和半月瓣有相對性關閉不全。心臟瓣膜病多發生在20至40歲的青、中年人士身上,其中三分之二患者為女性。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是診斷和確診心臟瓣膜病的主要方法,可定性病變的性質,如風濕性二尖瓣狹窄、老年退行性主動脈瓣狹窄等;亦可定量測定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的程度、心室壁的厚度、左心室的收縮功能及肺動脈壓力等。

心臟瓣膜病的患者容易出現活動後疲乏和倦怠,活動耐力減低,有患者夜間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無法平臥休息。部分患者(特別是二尖瓣狹窄的患者)會有胸悶、憋喘,同時有呼吸道出血,輕者痰中有血絲,嚴重者會一次性咳出大量鮮血。

治療方面,會先以內科方式進行初步治療,當內科保守治療療效不佳時便會採取介入或外科干預治療。建議平時可加強鍛煉,增強抵抗力,同時要注意休息;改善飲食習慣,以高熱量易消化的飲食為主,多進食魚、肉、蛋、奶等,少量多餐,亦要多進食蔬菜和水果;心臟功能不全者宜盡量低鹽飲食,並限制水分攝取。

<刊載於《am730》,2016年7月18日>